南報網訊(記者 毛慶 通訊員 楊正寧)“在全球化市場推進中,中國企業面臨的知識產權訴訟非常多,雖然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非常必要,中國企業還是要經歷這種洗禮和摔打。”好孩子集團創始人宋鄭還用了“纏斗”這個詞來形容他在知識產權保護上的感受。今天在寧舉行的2016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上,包括宋鄭還在內的一批中國企業家以“知識產權與創新型經濟發展”為主題,暢談知識產權融入經濟發展的實踐博弈。
“好孩子從1994年開始進軍海外,多年的知識產訴訟,獲得賠償的錢倒是次要,關鍵是培養了企業強烈的知識產權意識。”宋鄭還說,15年前,公司發現美國一家知名玩具公司做了一款搖馬三輪車,侵犯了好孩子的一項推把專利,好孩子接連去了3封律師信,他們不理不睬。訴訟從南京中院打到省高院,一直打到中國最高院,最后判定美國玩具公司敗訴并賠錢。如果你不保護好知識產權,在國外市場幾乎寸步難行。上周,公司剛在意大利法庭贏了一場知識產權官司,一家意大利公司因侵權被判賠償。今年9月,一場國際最大規模的行業展覽會上,好孩子向法院提出禁止侵權單位的產品在展覽會上展出,結果法院予以支持,當場有兩家侵權的產品被法庭判禁止展覽。之后兩家公司向好孩子發致歉信,表示不再仿造和侵權。
和知識產權的恩怨遠不止好孩子一家,更多企業選擇以積極的態度來應對。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公司,是一家專注于高端智能手機、互聯網電視以及智能家居生態鏈建設的創新型科技企業。
“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知識產權,必須打造自己的專利資產。”小米公司高級副總裁王翔介紹,小米目前“兩條腿”走路,一方面靠自主創新,產品研發中積累好的技術變成專利,每年大約申請3000多件專利。另一方面是通過向全球頂尖高技術企業包括微軟等收購核心技術資產,彌補短期創新不足,然后以交叉許可的方式進入國際市場。據介紹,早在2014年,小米就牽頭設立中國首支專利運營基金,預計募集3億,重點圍繞智能終端、移動互聯網等領域匯聚專利資產,希望5年儲備大批核心發明專利。
“原來企業只需要閉門搞研發做創新,而現在,面臨國際化知識產權舞臺,你必須參與而且是積極參與。不少中國企業一開始不重視知識產權,結果為此交了很多學費。”江蘇省舜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南京本土知識產權全球化服務提供商。公司總經理單杰介紹,中國的知識產權發展雖然只有一二十年時間,但從一開始就與國際接軌。一家企業產品要走向國際市場,首先要進行專利數據檢索,防止產品的某個部分侵權。而企業要進行研發創新,首要工作也是專利查新,要對這個領域的全球情況進行競爭性調查,避免研發多走彎路。而現在,很多金融行業的風投也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比如他們在投資某個企業之前,要來看看這個企業專利多少,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如何。
單杰建議,長遠來看,一家致力于進入全球市場的中國品牌,專利這道坎是必須要邁過的,專利不夠可以購買,一個專業的專利運作團隊是必需的,否則市場空間會受到局限。未來的知識產權服務不僅是人和機器的深度融合,而且還是跨界服務,包括知識產權、法律、政府等。
作者:毛慶責任編輯:徐智明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網站采用的非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留言通知我們,以迅速采取適當措施,如刪除或支付稿酬,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