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融通古今連接中外,這一戰略構想順應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承載著絲綢之路繁榮進步的共同理想。與此同時,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逐步推進,知識產權保護也越來越多地成為沿線不同國家法律從業者們的研究課題。
9月9日下午,在重慶召開的中華司法研究會2016年年會暨第二屆中華司法研究高峰論壇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原校長、教授,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吳漢東作了題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與知識產權保護”的發言。
以尊重知識產權為先導
在吳漢東看來,“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將會在兩個方面產生重要的影響:第一個是中國對開放格局的調整,第二個方面的變化則是國際經貿規則。
“我們都知道,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初步形成了與國際經貿的全面對接,那就是開放市場引進西方技術,中國成為了全球吸引外資最多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我們現在進行一個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高水平引進技術,現在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大國,與此同時,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對外投資的第三大國家。”吳漢東說道。
上世紀末以來,以微軟、英特爾、IBM 為代表的知識經濟產業以它新的觀念、新的姿態和巨大的威力沖擊著輝煌兩百年的工業經濟社會。而新世紀開啟之后,以華為、中鐵為代表的中國企業以知識產權為支撐,實施對外開放格局中的“走出去戰略”。
“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的擁有量決定了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以及綜合實力。”吳漢東表示,“因此,中國的對外開放格局的調整必然要以尊重、保護知識產權為先導,以“一帶一路”戰略為契機,開創有利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對外開放格局,走互利、共贏、創新、和平的發展道路。”
對于國際經貿規則的變化,吳漢東提到,中國的商品、服務、資本正在走向世界,必然會出現一個知識產權問題。無論是全球貿易協議,多邊貿易協議,都離不開最基本的規則,那就是知識產權保護。可以這么說,知識產權保護已經成為了國際經貿的標配,知識產權制度從產生發展到變革,歐美國家是這個制度最早推行者,也是最大受益者。
他介紹,隨著TRIPS 生效實施20 余年,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逐漸形成兩種迥異的主張,一是以美國、日本為代表,主張較TRIPS 協定更高水平、更高效率的知識產權保護;二是以廣大發展中國家為代表,主張更為合理、更加公平的知識產權保護,強調傳統文化、遺傳資源、公共健康等公共利益的保護。
吳漢東表示:“不同國家對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高低有著不同的訴求,由于發達國家前述新體制的構建,勢必將削弱原有的WTO 以及TRIPS 協定的影響,從而使國際經貿規則的重構成為一種國際趨勢。”
構建區域知識產權法律共同體
“從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大趨勢來說,我以為十八、十九世紀是以英國為先的歐洲,二十世紀以是美國為主導的中心,二十一世紀將會出現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中心。”吳漢東說,對中國而言,知識產權體制的變革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主要的難點問題就是知識產權問題所帶來的政策風險的法律沖突,以及中國在整個區域知識產權的話語權。
首先就是區域性知識產權的政策法律風險。這種風險主要來自來個方面:一是“一帶一路”區域中的中東、非洲等地區政治不穩定風險往往會影響知識產權政策、經貿關系的連貫性;二是中國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的法律風險,較容易陷入侵權、維權的糾紛之中。此外,還有緣于“一帶一路”經濟區覆蓋亞歐非三大區域,各區域的國家在知識產權有關的產業、法律、價值、文化等方面均存在著巨大差異性而形成的區域性知識產權制度的矛盾以及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建構區域性知識產權規則經驗的欠缺。
吳漢東認為,堅持知識產權制度先行,是需要重點把握的。兵書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因此建設“一帶一路”首先就應該構建一個知識產權的法律共同體,推進區域知識產權制度的一體化。其次要加強知識產權的國際對話。
近年來,美國通過“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與“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定”(TTIP)引領世界貿易規則、投資規則、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制定,樹立西方世界在全球經濟的領導權。“我們如今提出的“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并不是盲目跟進西方發達國家的經貿游戲規則。”吳漢東強調。
“一帶一路”經貿區中各國知識產權產業、制度、文化等存在差異性,區域性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的實現應當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區域內各國際組織的作用,弱化發達國家之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部分國家與地區之間的矛盾,促進區域制度一體化的實現。
“就秩序而言,我們與東盟知識產權合作組織、歐亞專利組織、歐洲專利組織等“一帶一路”區域知識產權組織為依托,致力于協調區域組織間的矛盾、區域組織與各成員國的矛盾、區域組織各成員國之間的矛盾;促進知識產權的發展。”
形成中國的知識產權優勢
我國的“一帶一路”的戰略不僅是中國政府主張合作發展的國際戰略,也是經濟新常態和創新發展的本土戰略。這個戰略的實施將會帶動“東部率先發展”、“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等一系列的國家發展戰略。
吳漢東說:“要借助“一帶一路”戰略中的東風,通過創新發展和知識產權,助推中國創造、中國貿易、中國品牌、中國文化走出國門,在國際產業合作和貿易往來過程中形成最終的中國知識產權優勢。”
他認為,區域性協調發展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應有內容,因此,首先應當制定并落實國家區域性均衡發展政策,推動區域性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其次,“一帶一路”戰略的貫徹落實,意味著東部中部、西部地區的生產要素的均衡配置;要結合西部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貿易伙伴國的產業結構、市場需求、消費能力確定西部對外開放城市的貿易重點,促進區域間生產要素均衡配置。最后,成就各區域產業的優化升級。
由此,他提出,我國應將東部區域構建為重要的信息、資源、資金、技術平臺,為中部與西部地區的發展提供支撐;擴大區域開放領域,深化“一帶一路”國際對口開放城市間的經貿合作層次,協調區域內的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文化交流、科技創新的關系,實現我國各區域的協調發展、創新發展。
吳漢東表示,在“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指引下,中國應順應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致力于維護全球的貿易體系。知識產權應該成為“一帶一路”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所形成的科技創新力、產業發展力、平臺影響力可以推動“一帶一路”的戰略實現,實現中國夢與世界夢的共同前進。
“夢在遠方、夢在腳下。”吳漢東最后說。
責任編輯:杜娟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網站采用的非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留言通知我們,以迅速采取適當措施,如刪除或支付稿酬,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知識產權事業將出現中國為代表的亞洲中心” 中南財經政法原校長談“一帶一路”與知識產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