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表示,知產侵權行為將納入社會信用記錄。那么,企業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呢?
外部知識產權申請對于企業來說,運用恰當的手段將知識產權這一無形資產固定為自己的權利將有助于企業更好地運營和發展。具體而言,就是申請專利、注冊商標和進行著作權登記。而針對不同類型的初創企業,申請知識產權的重點也不盡相同。
生產型初創企業對于生產型初創企業來說,專利和商標的申請很重要。如果企業的生產技術具備獨創性,就應該申請專利保護。獲得專利權后,企業可以通過構建競爭壁壘、利用專利權對仿冒企業生產技術的行為進行打擊。
同樣,對于一些技術壁壘不高、產品同質化市場競爭激烈的企業來說,商標權非常重要。商標保護的是品牌,取得產品的商標權可以使產品在消費者中建立識別性,同時在面臨仿冒品牌、商標侵權的情況下,擁有商標權可以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有效避免不利的商業競爭。
創意類和傳統軟件類企業根據西部創新服務中心以往的服務經驗,著作權對這類企業顯然更重要。著作權保護的是內容,在互聯網信息時代,諸如電影、音樂、軟件、文學作品等內容的傳播和復制變得非常容易,這對以核心產品為內容生產的創意類和軟件類企業來說,保護內容的所屬權便是決定企業發展命脈的重中之重。
根據《著作權法》,著作權自創作之日起就獲得保護,對所著作品進行有效登記能讓著作權人更好地證明權利歸屬,以便于維權。因此,著作權登記對傳統軟件企業和創意類企業而言非常重要。
文化創意、大眾傳媒、新興服務類企業不同于內容生產的文化創意類企業來說,這幾種行業的企業還具備了技術研發的實力,專利申請有助于企業保護文化創作、傳播與展示、設計與制作等方面的技術,有利于強化企業無形資產的保護。
企業內部的知識產權管理企業日常運營會有很多獨創性的成果產生,企業應當盡快確立自己對這些成果的知識產權權利。此時,企業和員工簽訂三份協議并建立相關制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1職務成果歸屬協議職務成果歸屬協議把員工在就職期間因履行職務所創造出的內容作出了明確的權利歸屬:歸企業所有。技術成果的專利申請權應當歸企業所有;內容成果的著作權應當歸企業所有;如果這種成果屬于品牌,那么商標申請權應當歸企業所有。
很多初創企業都面臨過內部員工拿著在履行職務期間所獲成果出走,變成自己競爭對手的情況。此時,如果在雇傭時與員工簽訂了職務成果歸屬協議,那么企業在遇到這種情況時,維權就會比較方便。
2保密協議商業秘密是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環境下立足的關鍵。保密協議就是針對員工保守商業秘密這一行為制定的。
傳統企業的商業秘密可以是產品或服務的銷售價格、生產工藝、配方、營銷策略等。而互聯網企業所涉及的商業秘密卻不易察覺。互聯網企業的商業秘密一般為用戶數據等,由于這類信息不具備獨創性,不受著作權的保護,但卻屬于企業商業秘密范疇。如果在確定雇傭關系時和員工簽訂了保密協議,那么員工泄露這些信息將承擔嚴重的法律后果。
保密協議對規制初創企業和合作伙伴的關系也非常有用,能夠防止競爭對手借合作的名義盜取商業機密。對于初創企業而言,經營累積的數據和商業模式如果沒有保密協議的規制便極易被人模仿,嚴重時可能會造成企業市場被大企業壟斷的危機。如果在與其他公司合作前簽訂保密協議,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制合作方,使其不敢輕易濫用因合作取得的商業秘密。
3競業限制協議競業限制制度在法律層面上得到體現是從2008年頒布的《勞動合同法》開始的。競業限制是指企業在支付競業限制補償金的前提下,有權要求離職員工在一定期限內不得從事與本企業競爭的營利活動。
針對接觸、了解或掌握企業商業秘密的人員及高級管理人員在確定雇傭關系時簽訂競業限制協議,能夠有效保護企業核心秘密和經營利益。
常見風險規避措施1可實施性檢索侵權風險在產品上線前對產品進行檢索可以有效避免侵權風險:專利上進行可實施性檢索,范圍包括行業內的主要技術和競爭對手申請技術的檢索,可以清楚自己的產品是否侵權他人知識產權和其他權利;商標上進行商標檢索,可以清楚是否侵權了他人的品牌;版權上也應該檢索是否侵權他人的內容。這些可實施性檢索能夠檢查出產品存在的潛在問題,可以讓企業了解該產品所存在的知識產權風險,從而重新規劃產品策略。
2日常辦公軟件的正版化對企業內部電腦上安裝的軟件進行管理,限制員工自行安裝非授權軟件,能夠避免軟件開發方對企業使用非授權軟件的行為進行維權。軟件開發方會對各類企業進行監控和維權,如果企業不能管理好員工的電腦,很可能會成為其維權的對象。
3審核企業宣傳內容圖片維權歷來是知識產權維權的重災區。互聯網時代的廣告形式多種多樣,內容也非常靈活,但如果企業在進行宣傳時稍不注意圖片內容的版權問題,便有可能面臨圖片版權方的天價索賠。因而,在進行宣傳推廣時審核宣傳內容,能夠有效避免圖片版權糾紛問題。
來源:西部創新服務中心整理編輯 資料參考:新華社、四川新聞網、虎嗅網本公眾號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號采用的非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留言通知我們,以迅速采取適當措施,如刪除或支付稿酬,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