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萬元!一起外觀設計專利糾紛將兩家國內外知名輪胎廠商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因認為盛泰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盛泰集團)生產和銷售、北京永興基業輪胎有限公司(下稱永興基業)銷售和許諾銷售的A399輪胎產品侵犯了其外觀設計專利權,株式會社普利司通(下稱普利司通)將兩家公司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兩被告立即停止侵權,銷毀涉嫌侵權產品,并分別賠償經濟損失2691萬元和10萬元等。
近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公開審理了此案。由于涉案雙方在業內均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其中,普利司通是國際輪胎企業巨頭之一,盛泰集團是國內頗具影響力的汽車輪胎生產商和銷售商,因此,該案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輪胎產品引發專利糾紛
成立于上世紀30年代的普利司通是全球最大的輪胎及橡膠產品生產商之一,研發了大量具有獨創性并且非常美觀的輪胎胎面設計,產品銷售區域遍布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普利司通在中國有1000多家銷售店。
在專注輪胎產品研發的同時,普利司通注重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專利布局。比如,普利司通在中國擁有1400余件專利,其中包括600余件外觀設計專利。2008年6月13日,普利司通提交了一件名為“輪胎”的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并于2009年8月19日獲得授權(專利號:ZL200830129915.8)。該專利即涉案專利。
盛泰集團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集汽車輪胎生產、銷售、新產品研發于一體的輪胎企業。經過多年發展,盛泰集團打造了以汽車輪胎生產為主,上下游產品集群發展為輔的產業鏈條,其產品除了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外,還遠銷美國、加拿大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盛泰集團于前幾年推出了胎面花紋型號為A399的輪胎產品,永興基業作為合法授權經銷商銷售包括A399在內的盛泰集團出品的輪胎產品。
普利司通認為,A399輪胎產品侵犯了其專利權,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永興基業立即停止侵權,賠償經濟損失10萬元;盛泰集團立即停止侵權,賠償經濟損失2691萬元;兩被告銷毀庫存涉嫌侵權產品,盛泰集團銷毀用于制造涉嫌侵權產品的專用設備;兩被告共同承擔鑒定費、公證費、知識產權服務費等共計31萬余元。
雙方法庭激辯是否侵權
在庭前質證基礎上,普利司通與盛泰集團、永興基業針對涉案專利的外觀設計與經公證購買的被控侵權產品進行了技術比對,涉案雙方闡述了各自的外觀設計要點,并圍繞該案是否應中止審理、涉案專利的專利權的有效性、被控侵權產品是否構成侵權、現有設計抗辯是否成立以及賠償數額的計算方式等焦點問題展開了激烈辯論。
庭審中,普利司通代理律師稱,通過對A399輪胎產品與涉案專利進行比對后可以看出,兩者整體布局基本相同,各自凸塊的形狀、位置、大小基本相同,按照一般消費者對于輪胎認知能力,兩者在整體效果上無實質性差異,因此,運用整體觀察、綜合判斷的方法,可以認定兩者近似,A399輪胎落入了涉案專利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屬于侵權產品。
盛泰集團、永興基業認可被控侵權產品系其制造、銷售,但主張該產品是采用案外人的現有設計制造的,與涉案專利設計并不相同亦不近似。盛泰集團提出,A399產品與佳通輪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生產的PW605型號產品更為近似,而該產品于2005年在中國市場開始銷售,并于2007年公開了相關設計,A399產品使用的是現有技術。另外,盛泰集團還指出,普利司通的涉案專利不具有新穎性,其已就涉案專利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該請求已被受理,故請求法院中止本案審理。
加強創新避免專利糾紛
該案并未當庭宣判,但案件帶來的啟示意義卻不容忽視。
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不久前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輪胎行業經濟運行情況調查報告》顯示,今年1月至6月,國產輪胎產量為4.57億條,同比增長9.1%,國內輪胎市場價格總體平穩,但出口價格卻持續下挫,轎車輪胎、客貨車輪胎和工程輪胎的出口均價分別下跌12.6%、13.6%和9.9%。“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我國輪胎產業的行業影響力雖然在增長,但實際市場價值卻在下降,關鍵原因在于核心技術的缺失。”深圳市中研普華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研究員譚小龍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與國外輪胎企業非常注重創新與專利布局相比,我國輪胎企業仍處于中低端水平,生產經營方式比較粗放,技術創新能力與行業集中度都亟待提高。”上海科匯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詹毅表示。
在譚小龍看來,國內輪胎企業頻繁遭遇專利訴訟的原因有兩點,首先,近年來,中國輪胎廠商不斷加快進軍國際市場的步伐,擠壓了國外輪胎企業的生存空間;其次,普利司通等國際輪胎企業非常注重專利布局,甚至針對輪胎花紋都提交了專利申請,而國內輪胎企業在專利布局和品牌保護方面還有所欠缺,這就導致國內輪胎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
那么,國內輪胎企業應如何未雨綢繆,避免陷入知識產權訴訟漩渦?詹毅建議,國內輪胎企業一方面要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加快技術創新的同時不斷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另一方面,加快知識產權布局,完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同時在全球范圍內開展專利布局;最后是加大自主創新力度,使產品設計避免落入國外企業專利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同時不斷推出新技術、研發新產品,形成豐富的專利儲備,以增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網站采用的非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留言通知我們,以迅速采取適當措施,如刪除或支付稿酬,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