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9月15日專電(記者向志強)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劉俊臣表示,國家商標戰略自2008年實施以來,中國的商標事業實現了較快發展,全社會的商標品牌意識有了大幅提高,商標申請量連年保持快速穩定增長,為中國品牌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這是劉俊臣日前在南寧參加第二屆中國—東盟工商論壇時表述的。
據介紹,中國商標申請量已經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今年6月底首次實現了“商標累計申請量、商標累計注冊量、有效商標注冊量”三個超千萬。目前,中國平均每7.5個市場主體擁有一個有效商標。中國企業的國際商標品牌意識不斷增強。2015年,中國申請人的馬德里商標申請量為2321件,同比增長了8.5%,位居馬德里聯盟第六。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的全球品牌價值不斷提升,入選全球品牌咨詢公司“華通明略”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排行榜的中國品牌,從十年前的1家增加到2016年15家,總體品牌價值比十年前大幅增長。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16年8月公布的《全球創新指數(8604.891, -42.30, -0.49%)》中,中國總排名列第25位,是第一個躋身前25位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劉俊臣同時表示,中國商標品牌的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全球知名品牌的數量還不多,中國品牌創造經濟效益的能力還不強,中國品牌的國際化程度還不高等。
他表示,實施商標品牌戰略,發展品牌經濟,是新形勢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抓手,是促進中國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下一步需采取三方面措施。
一是必須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發揮企業作為品牌建設的主體作用;二是充分尊重市場規律特別是競爭規律,使市場和消費者成為品牌價值的最終裁判者,通過公平競爭實現品牌的優勝劣汰;三是政府監管部門要切實履行好監管和服務職責,依法加強監管執法,創新監管模式,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不斷提升綜合治理能力,為全球品牌營造寬松平等、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網站采用的非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留言通知我們,以迅速采取適當措施,如刪除或支付稿酬,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