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90年代在大多數人還不知道商標是個什么概念的時候,浙江杭州一個叫章鵬飛的一口氣在商標整個45個類別下注冊了“現代”商標。2002年10月,韓國現代集團與北京汽車投資公司合資,成立了北京現代汽車公司,然而令韓國現代想不到的是,汽車上市后,他們才發現,“現代”商標早在1996年2月14日就被浙江的章鵬飛注冊。
韓國現代需要在中國銷售,則屬于侵權行為,韓方不得不找章鵬飛談判,數輪之后,章鵬飛將自己名下汽車類的“現代”商標轉讓給韓國現代汽車集團,同時獲得現代汽車在浙江省的總經銷權,據說這個省級總經銷權估價大約4000萬元。章鵬飛在杭州開了一個現代汽車的4S店,正式進軍汽車銷售業,當年的銷售額就達到了4個億。
究竟是什么使商標產生如此大的價值的?我們下面來具體分析一下。
1、品牌需要
品牌是企業的無形資產,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著手打造自己的品牌,注冊商標是打造品牌的重要環節,只有注冊了商標才會更好的得到法律的保護。商標是企業品牌的標識,一個成功的品牌,消費者在看到商標的瞬間,就能產生條件反射與企業品牌聯系在一起。
可口可樂的前董事長羅伯特?士普?伍德魯夫曾說,即使可口可樂全球的工廠一夜之間都被燒毀,公司僅憑“可口可樂”這一馳名商標,就可以在幾個月之內重新建廠投資,獲得新發展。我們只要懂得商標的品牌價值,就知道此話絕非虛言。“可口可樂”這四個字,代表著信譽、價值和消費者想要的東西,這就是品牌的價值。
品牌與商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品牌,實質上是企業商品、服務及其運營推廣的核心價值標識體系。商標作為一項法定權利創造,具有嚴格的法律特征。當今世界各國的立法,均把商標界定為一種獨立的知識產權,具有民法意義上的財產屬性,同時具有區分不同市場主體的商品與服務來源的顯著標識性。
注冊商標主要是防止其他企業進行侵權活動,便于消費能夠辨識品牌,同時進行品牌宣傳,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從而獲得利益最大化。
2、天貓、京東入駐需要商標
前些年,網購市場魚龍混雜,幾乎淪為假冒偽劣產品的天下,天貓、京東等為了打造高品質的網購平臺,均要求有自主商標或商標權人出具授權證明。這也催生了商標的注冊和投資熱潮,也使得天貓、京東的熱賣類產品的商標交易越來越頻繁,價格也比其他商標更高。比如25類商標,為服裝鞋帽。
3、這商標平臺現狀
根據粗略統計,現在互聯網上商標交易平臺超過200家,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廣東、浙江、北京、江蘇等地,廣東54家(廣州25家,深圳21家),浙江39家,北京24家,江蘇17家。
現有最早的平臺在2003年已上線,而在2009年以前上線的平臺只有31家,2010年為分界線,開始呈現井噴式發展,最高的2015年,一年即有39家平臺上線。商標交易平臺的數量,隨著知識產權意識的發展而快速上升。
交易平臺主要分為三種:專業交易平臺、注冊代理商兼專業平臺、工作室或個人。工作室或個人只占極少部分。可以看出商標投資行業已形成了規模運作。
4、商標注冊量
根據商標總局的統計,2015年,有效注冊222.64萬件。商標注冊申請量 287.60 萬件,同比增長 25.85%,再創歷史新高,連續14 年位居世界第一,商標申請量持續快速上漲的趨勢仍然延續。其中國內申請 269.92萬件,占年度注冊申請總量的 93.85%。截至 2015 年年底,我國商標累計申請 1840.27 萬件,累計注冊 1225.39 萬件,有效注冊 1034.39 萬件。
注冊申請量排名前 5 位的省(市)依次為廣東省(512877件)、北京市(302456 件)、浙江省(231125 件)、上海市(207394 件)、江蘇省(155670 件)。這 5 個省 (市)的申請量之和超過國內總申請量的一半,達 53.02%。
申請量同比漲幅居前的 5 個省(市)依次為西藏自治區(同比增長90.19%)、寧夏回族自治區(同比增長58.43%)、北京市(同比增長 58.23%)、上海市(同比增長50.7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同比增長 48.41%)。
5、商標投資熱潮
我們從上面已經可以看出商標投資的誘因與增長速度,很多人都進入了商標投資的領域。商標從提交申請到完成注冊,一般需要一年半的時間,但是創業或者啟動項目需要用到商標了,才去注冊的話......后果可想而知。當然如果花不了這么多時間等待商標下證,也可以花費遠高于注冊費的價格去購買商標,快速解決商標使用權的問題,極大減少獲得商標的時間,這也是商標交易火熱的原因。
每天都會有人成立公司,而商標是從事經營活動必不可少的,有新公司成立就有新的商標需求,所以未來的商標市場肯定是持續火熱的,現在,商標投資的熱潮才剛剛開始。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網站采用的非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留言通知我們,以迅速采取適當措施,如刪除或支付稿酬,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