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音樂集團(以下簡稱“CMC”)與騰訊對數字音樂業務進行合并,發酵數日的“騰訊拿下海洋音樂”終于被證實。從去年最嚴版權令頒布后,在線音樂平臺之間的合并開始不斷上演,而此次市場占有率第一的海洋音樂與版權數量最大的QQ音樂合并,無疑備受音樂行業關注,如此一來,以版權取勝的“騰訊系”以及玩粉絲經濟的“阿里系”之間會發生如何變化?兩大陣營誰又更被看好?
合并后市場份額超70%
根據目前公布的信息,騰訊在交易完成后將擁有CMC過半的股權,但QQ音樂與海洋音樂旗下酷狗、酷我三大在線音樂平臺仍將保留獨立品牌與運營。從今年一季度在線音樂平臺的市場份額來看,酷狗音樂以33.73%的市場份額名列市場榜首,第二、第三名分別是QQ音樂18.91%和酷我音樂18.73%。合并后的“騰訊系”占據了超過70%的市場份額。
收購之前,海洋音樂盡管擁有第一份額,但高額的版權成本也帶來巨大的生存壓力。有業內人士透露,之前海洋音樂赴美上市是為了獲得資本,以平衡版權成本和變現難等問題,此次版權成本是QQ音樂與海洋音樂合作的最大動力,上市未果的海洋音樂只能委身騰訊換取存活的資本。
騰訊也有自己的布局,而且從之前與網易云音樂、多米音樂的版權分銷中也能看出端倪。恒大音樂市場總監王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版權溢價成本過高,運營模式和商業模式均不成熟,付費模式也不客觀,導致之前的版權戰并沒有收回相應的成本。而且沒有阿里、騰訊之類大背景支撐的海洋音樂資金鏈、盈利模式都欠佳,能否持續到寡頭的消耗戰也難說,這也是海洋音樂尋求上市路上的備選方案”。
在音樂領域中,酷狗、酷我音樂的合并以及阿里整合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等,并購也成為近兩年數字音樂市場的重要事件。此次QQ音樂與海洋音樂合并,則更容易打通共享、節省部分成本互補用戶以及直播業務的互通,從之前小規模的合作也形成了更多的業務聯系。
有報道指出,此次交易后,CMC估值可達60億美元,而且還將繼續選擇赴美上市。但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全球音樂流媒體平臺的代表,發展近十年的Spotify還走在融資的路上。而在美成功上市的惟一一家Pandora,股價也從高峰時的70美元跌到如今的13美元。
王毅表示,企業在資金、運營等方面沒有問題就不會選擇上市,而相應的結構需要資金擴充業務,或開展消費業務,才會尋求資本。從目前來看,整個在線音樂產業的盈利能力并不是很可觀。
在線音樂盈利難是共性
去年國家版權局出臺下架禁令后,各大音樂平臺紛紛轉向版權購買,因而唱片公司成為了大家爭搶的香餑餑。另一方面,對于日漸蕭條的音樂產業而言,數字音樂的版權收入無疑是各大唱片公司新的盈利點。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幫北京商報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去年底騰訊大約擁有20多家獨家音樂版權來看,這筆版權費用可能高達十幾億元。去年某國內新型唱片公司曾與一家平臺達成獨家版權協議,300首歌曲版權費高達2000萬元,大約六七萬元一首。但版權一般是有兩三年左右的時間限制,在版權成本高的背后卻是收益遠不足以彌補大量損耗。
在酷我歌迷產品研發部總監丁曉晨看來,包括國外數字音樂都沒有好的變現方法,之前KAT都在版權上下重金投入,其中QQ音樂版權最多。在版權正版化之后,版權價格翻了百倍,尤其是獨家版權根本回不來成本。
對于一個平臺來說,購買版權的支出大概占到總成本的3-4成,這一巨大的成本直接倒逼在線音樂開啟收費模式。目前,QQ音樂、網易云音樂、阿里星球等付費音樂包大約1個月8-10元不等。盡管因版權保護以及高版權費用等因素,各家音樂平臺之間形成了差異,這種市場環境也利于去盈利、變現,但也有相關調查顯示,囿于用戶為音樂內容付費的消費習慣尚未建立,付費音樂服務效果并不樂觀。
如今5元左右的一張數字專輯,似乎讓不少平臺看見了新的曙光。數據表明,QQ音樂數字專輯合作的歌手已囊括鹿晗、周筆暢、李宇春等40余位音樂人,專輯累積銷量突破2000萬張,總銷售額已突破1億元。在業內人士看來,包括會員、付費包、數字專輯等付費收入將逐漸提高,并成為在線音樂行業不可忽視的收入來源,但目前并不是核心商業模式。
丁曉晨分析道,“幾大平臺各有優缺點,海洋系有用戶基礎,騰訊和阿里有平臺優勢,但是三方都沒有找到盈利的商業模式,阿里‘粉絲游樂’,騰訊直播、‘MUSIC+’,酷狗繁星直播都是玩粉絲經濟,但也都在探索”。
兩大陣營誰主沉浮
版權更迭之后,形成了以海洋系、騰訊系、阿里系為主的三巨頭,如今,擁有版權第一、市場份額第一的大體量“騰訊系”音樂似乎已經穩操勝券拿下在線音樂“一家獨大”的局面。
“QQ音樂仍想要獨家壟斷市場,版權做大后讓別人來買。”行業人士分析道。 但QQ音樂還有勁敵阿里音樂,盡管阿里音樂希望構建音樂生態圈來獲得后期盈利,而非主攻版權戰,但是以阿里音樂的版權地位、音樂資源、資本實力等來看,阿里音樂確實也算得上“半壁江山”了,QQ音樂想要獨霸還需時日。
況且阿里星球被定義為集粉絲游樂、大牌直播、在線音樂、幕后英雄為一體的娛樂交互平臺,有望扭轉阿里音樂在版權方面的缺失。“阿里星球并不只是一個播放器,市場占有率并不代表盈利能力,關鍵是看營收和利潤。”王毅補充道。
從商業模式來看,以版權為優勢的騰訊系與玩粉絲經濟的阿里系相比,在數字音樂變現路漫漫的過程中,誰又能搶占先機最快開啟優質變現途徑呢?
在王毅看來,“不在于誰更好,而在于誰的模式在公司發展中更適合自己的定位。阿里是以電商和交易為基礎的一家公司,以采購和消費為主,包含B2B、B2C、C2C等模式,其實阿里星球就是在做音樂領域中阿里原來的樣子,可以說是音樂淘寶。但騰訊不同,騰訊是基于人與人之間的社交,包括QQ、QQ空間、微信等,是互動生活場景的產品。兩大陣營未來的發展是要看哪個更適合企業文化承載的產品方向,面對市場、受眾的契合度是否統一與吻合”。
試聽只是在線音樂的一部分,在線音樂平臺早已經不是單一的播放器工具,而是一個能夠交流、原創、打造粉絲經濟等的互聯網音樂平臺。值得注意的是,“粉絲經濟近兩年的勢頭發展迅猛,前幾年并沒有出現演出市場一票難求的現象,但如今,演出市場已經成為一種粉絲的剛需”。王毅認為,未來可視化的演藝領域潛力巨大,還可以與VR等更多的科技結合。
北京商報記者 陳麗君/文 代小杰/制圖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網站采用的非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留言通知我們,以迅速采取適當措施,如刪除或支付稿酬,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