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以來,魅族和高通的專利戰火藥味越來越濃,從開始的劍拔弩張(6月24日,高通請求法院5.2億索賠推進談判)到6月28日魅族表態“想談價太高”,再到短兵相接(6月30日高通北京上海兩地就單項專利連續發起17項訴訟)。
高通,國際通信巨頭,霸主,經驗老道;魅族,國內知名手機廠商,新貴,剛剛成年。
坊間輿論紛雜,高通說“魅族就是想拖著不交專利費,撒潑耍賴”,魅族說“高通仗勢欺人,不合理的專利收費要抵制”。誰是誰非,各執一詞。 筆者看來,魅族的專利費是一定要交的,打到法院去,法院也只能在授權費上給個界線,而不會允許魅族不交費。費用真不是高通在意的,不差魅族那點錢,但這個界線,才是高通真正想要的。
魅族和高通的專利之爭,是標準專利之爭,是絕對支配地位的商業帝國對中國手機行業的試探戰,也是中國知識產權法律探索前進的機會。
冷眼看戲,商業是冰冷的,規矩是確定的。想改變,只能做制定規矩的人。魅族和高通之爭,看似是兩家企業間的討價還價,事實上卻是手機行業、知識產權行業和中國法律三方的課堂與考場。
應該坦言,手機行業、知識產權行業、知識產權法律在中國都是后起之秀或新生兒,模仿甚至照搬都是常有之事,而適應中國現狀的部分自然不大合理。
如果法院判魅族必須交費,而且是高通開什么價交什么價,讓大眾高呼這是知識產權意識提高的體現,這樣的結果完美嗎?不。在這之后,是高通對中國所有手機廠家的”收割“。專利巨頭可不止高通一家,三星、蘋果、愛立信都有同樣的實力。一個行業能這樣,三百六十行,中國又領先了幾個行業?
如果高通被過分抵制,會助長小廠逃避專利費的欲望,欲壑難填,無疑會讓薄弱的中國知識產權雪上加霜,傷及根本。尋找行業、法律和與國際接軌的平衡點,才是這起專利紛爭的真正意義所在。
所幸,魅族擁有的市場銷量是談判的籌碼,中國的法律可以為中國企業搭建避免盤剝的護盾。高通在中國的訴訟,無疑是所有中國企業學習專利手段運用的老師,這是最難得的機會。這場中國法律框架內的商業博弈結果,是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的試金石。
或許不甚公平,但不要忘了,這世界充滿不公平才是最本質的公平。美國“337”大棒揮動的時候,中國企業同樣要在對方定下的規矩里尋找突破。
巨頭和新貴之爭,是發達國家和中國地位的現實縮影,中國有沒有做規矩制定者的實力,且行且看吧。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魅族副總李楠的評論
先風原創,轉載需注明出處。文中配圖僅用于說明觀點,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不妥,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或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