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的時代,自媒體似乎沒有門檻。但最近,自媒體行業正在發生一些改變。《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召開的互聯網文化沙龍上了解到,以微信公眾號為代表的自媒體總閱讀量正在下降,與此同時,優質自媒體的閱讀量不降反升。
“這意味著自媒體內容質量正在上升。”中國人民大學創業學院副院長、新聞學博士陳姚認為。
進入洗牌期
自媒體商業價值提高
“去年從8月到11月,微信公眾號總閱讀量每個月都要下降10多億。今年一季度開始,每個月公眾號發文量也在以50%的量級下降。這引起了業內不小的震動。”長期研究新媒體傳播的陳姚對自媒體下滑的現象記憶猶新。很多人因此高呼自媒體“不行了”,但很快他們發現,“不行”的只是內容不好的自媒體,優質自媒體的用戶、閱讀量仍在繼續上升。“今年以來公眾號文章數量下降,但閱讀量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長,平均點贊率達到了10%左右,在不斷上升。”陳姚認為,這說明自媒體內容生產模式正在急劇轉變。
優質自媒體最直接的價值體現在商業收入的上升。前不久,熊貓傳媒集團董事長申晨策劃了一個案例,他打出了“我們欠郭德綱一杯酒”的口號,著眼情懷,用一條微信來推送,當天,這條微信產生了50萬元的購買量。據申晨透露,2015年一年,他們給優秀的自媒體人帶來了7000多萬元收入,同時帶來了35億元的購買量。
“在未來,一點資訊、朋友圈、百度百家、微博里的內容可以直接轉化成自媒體的商業收入。”除了直接的廣告收入外,自媒體人還可以參與購買收入分成。可以說,只要內容“給力”,不愁沒有變現的機會。
平臺紛紛成立
版權意識需加強
對于好內容的需求不僅是廣告主,各大互聯網自媒體平臺也對優質內容表現出了渴求的姿態。今年1月20日,一點資訊發布“點金計劃”,宣布對自媒體大規模補貼計劃。3月1日,騰訊推出了企鵝媒體平臺,推出2億元的自媒體扶持計劃。4月12日,北京電視臺和360公司一起推出北京時間,號稱是視頻版的“今日頭條”,加大對自媒體內容的布局。5月10日,阿里巴巴旗下UC公眾號也推出了自媒體服務計劃,宣布要讓媒體像天貓品牌商家一樣擁有自己的“內容店鋪”。
在自媒體內容價值提升的同時,很多自媒體人對版權保護重視度也需要提高。根據清華大學教授沈陽的研究報告,目前“10萬+”以上的公眾號的文章中96%沒有原創標識。這說明自媒體原創保護和認證意識不足,特別是跨平臺侵權事件經常發生,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
針對如何加強自媒體內容版權保護與管理的問題,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干事張洪波建議自媒體人在進行內容的傳播和使用上進行主動授權,一旦遭遇侵權,在進行司法訴訟的同時也要充分發揮行政執法的優勢,采取積極主動的維權行為。(記者 任曉寧)
(責編:宋心蕊、燕帥)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網站采用的非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留言通知我們,以迅速采取適當措施,如刪除或支付稿酬,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