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長杭獎在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頒獎,除了王星燁,還有另外6名愛動手、愛創新的中小學生獲獎,暑假他們將去日本科學考察。
這幾名同學分別是:杭州市第二中學的俞家琛、西湖高級中學的汪凡越、杭州高級中學的胡子男、杭州第十四中學的儲胤豐、長河高級中學的王威來、崇文實驗學校的俞果。
鉗子+鑷子,自創剝蝦工具
王星燁是溫州人,個頭挺高,梳著馬尾辮,快人快語,初中來到杭州讀書。
她現場演示了這把“神器”,類似一把鉗子,但前端是兩塊略有弧度的扁片。一只皮皮蝦,背朝下、腹部朝上放好,薄薄的鉗嘴從尾巴輕松穿入,伸進一截后,稍一用力壓住鉗子腿,“啪”地一聲,殼就分開了,蝦肉輕松取出。
第一步、把蝦姑殼肉分剝器先從尾部伸入
第二步、當分剝器前端全部伸入后,一按,肉與殼就分開了
第三步、輕松剝好
作為溫州人,皮皮蝦從小就是王星燁飯桌上的家常菜。但是殼很硬,小時候剝不動,經常被戳傷,要么直接放進嘴巴咬,吃得不夠徹底。從幼兒園起,王星燁就常央求爸爸買個好用的工具來,但市面上沒有賣。她有了發明小工具的念頭,到初中后準備付諸實踐。
前期調查中,常看到干貨市場里賣蝦干,他們是怎么做的?
王星燁和爸爸專門跑到做蝦干的工廠,看到幾位奶奶坐著,人手一把剪刀,拿起一只活的皮皮蝦,剪掉頭,再順著蝦的周邊剪一圈,肉和殼就分開了。整個過程非常熟練,但仍有人的手被劃破。這個工具放在家里不太實用。
去年四五月開始,王星燁開始動手了,終于大功告成。
練手用了1000只皮皮蝦
為了做這把工具,暑假里有段時間,王星燁家幾乎每天都要買幾斤蝦。開學后的周末,也會買幾斤練手。有時候,嫌杭州的蝦太瘦,奶奶還會從溫州買好寄過來。如果總體計算一下,王星燁練手,一共買了60—70斤蝦,胖一點的蝦,一斤有15只左右,這么算來,約有1000只皮皮蝦用于試驗。
媽媽一般把皮皮蝦蒸好,王星燁試驗一番后,蘸蘸醬油就吃掉了,絕對不浪費。后來實在吃不下,就送給親戚朋友,還給路邊的流浪漢送過。
“現在,我再也不想吃了,實在是吃傷了!”王星燁吐吐舌頭,說對另一種叫不出名字也很難剝的殼類海鮮,有了動手的新興趣,準備再造個工具。
王星燁家的飯桌上,現在已經離不開這個小工具,除了已經用慣舌頭去殼的老人,其他人都覺得很方便。在成功申請新型實用發明專利、國家發明專利后,有幾個溫州的老板找過來,說看好這個發明,可以談一談投入生產。
媽媽是音樂老師,爸爸是公務員,在整個發明創造的過程中,都很支持。其中,爸爸參與更深入,和她一起找材料、焊接等,王星燁說,“和爸爸一起探索的感覺非常好。”
除了這個發明,王星燁手頭還有不少發明獲得國家專利,有夾書架、一種新型外吸墨水鋼筆,還和幾位同學一起研究過《一種治療I型糖尿病的中藥組合物》這樣的課題。
除了科學發明,她還喜歡畫畫,初一就在學校開過個人畫展;常主持學校晚會;參加詩朗誦、話劇表演等,成績也不錯,是個典型的各方面都好的“別人家孩子”。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本網站采用的非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系,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留言通知我們,以迅速采取適當措施,如刪除或支付稿酬,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