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確定專利是否造成了侵權
專利權人在自己的專利權受到侵犯時,可以與侵權人協商解決;不愿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專利行政管理部門處理。也就是說人民法院和專利行政管理部門來界定是否侵權,而不是國家知識產權局。
對于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構成侵權的要件有兩個方面:形式條件和實質條件。
形式要件即實施行為:
①所涉及的是一項有效的中國專利;
②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或授權;
③以生產經營為目的。行為人是否具有主觀故意并不包括在內,但可作為衡量情節輕重的依據。
實質要件即技術條件。
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行為人所涉及的技術特征
①與專利的技術特征全部相同,則構成侵權;
②多于專利的技術特征,也構成侵權;
③與專利的技術特征有相同的,有相異的,但是,相異的技術特征與專利的技術特征是等效的,仍構成侵權;否則,不構成侵權。
對于外觀設計專利,專利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后,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外觀設計實施其專利。前款所稱近似,是指侵權設計與授權外觀設計在整體視覺效果上無實質性差異。
專利侵權將受什么懲罰
根據法律規定,專利侵權行為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
(1)行政責任。對專利侵權行為,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有權責令侵權行為人停止侵權行為、責令改正、罰款等,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還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
(2)民事責任。①停止侵權②賠償損失③消除影響。
(3)刑事責任。依照專利法和刑法的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應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
專利侵權后需賠償多少
2009年修改后的專利法對專利侵權賠償數額的確定方式做了明確規定,分成了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按照專利權人因為侵權所受到的損失確定。
第二層次,若損失無法確定,則按照侵權人因為侵權所獲得的利益。
第三層次,損失和利益均無法確定,則按照該專利的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
第四層次,若損失、利益、使用費均難以確定,則根據專利類型、侵權行為性質和情節,賠償1萬到100萬元,這個1-100萬元也叫做法定賠償。在2009年專利法修改之前這個數額的上限為50萬元。